岁月如歌 红旗渠如碑

首页    话 题-红旗渠征文    岁月如歌 红旗渠如碑

 北京福泉投资有限公司  王树森     

2013年9月27日-9月29日,在集团党总支和团总支的共同组织下,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开展贯彻群众路线教育之际,赴红旗渠参观学习,亲历红旗渠精神。岁月如歌,红旗渠如碑。50多年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鼓舞着神州大地的亿万儿女,带动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高的方方面面。红旗渠培育了数以万计的英雄豪杰,唱响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序曲。怀着敬慕之情,我们集团党员、团员以及先进青年一行50余人从北京乘高铁飞驰向往已久的河南林州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游览胜地。

初次踏上河南这片土地,新奇而略显惴惴。听说这是个资源相对匮乏、贫瘠,而人口众多的地方。当大客车驶入河南林县(如今的林州)境内,导游邀请了一位当年参加过修建红旗渠的一位健在的老者,他用让人听起来似懂非懂的家乡口音为我们讲述着当年修渠的情景。如今,巍巍太行山早已变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整齐的梯田和绿油油的远山随处可见,立即抹去心头略显灰蒙的”印象”。来到林州境内,一条黄色的巨龙盘距在悬崖绝壁之上,看不到哪里是头,哪里是尾,这就是著名的红旗渠。由于技术改造,渠里虽然没有流淌清澈碧绿的漳河水,没有波光流泻、雾气升腾的景象,但足以体会其雄伟的气势和修建的难度。一路上听了许多关于红旗渠修建时期发生的感人故事,身处峰峦叠起、层层向上挺拔的群峰之中,遥想那黄沙漫天、干涸苍茫的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更是感叹劳动人民的伟大和革命意志的坚定。如今,居高远眺,壮丽河山尽收眼底。远处村落房舍,炊烟袅袅,尽显安居乐业,和谐殷实。这一路上,身上流淌的血液仿佛被注入兴奋剂也随之澎湃奔涌,脑海中泛出无数思绪,感想颇多,收获颇丰。恨不得自己立刻长出一双翅膀飞过去一睹”人工天河”这一雄伟的水利工程。

在分水岭博物馆参观红旗渠修建时期的图片以及观看当年修渠的纪录片时,我的思绪随着影片逐渐升温,眼泪在眼里打转,当亲眼目睹红旗渠这一伟大的创举时不得不为之夸口称赞,作为新任党支部书记,顿时感到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可以说需要积累和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新手上路,一切的一切都是新的,面对各式各样的新情况、新考验,我是否做好准备?怎样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这也是我时常思考的问题。作为公司管理岗位上的年轻一员,我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努力工作,同时亦不断调整稍显固化的心情和节奏。目前的压力和承担的责任也较原来感觉更大了些,这就给我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学习、融合。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感悟,对公司办公室工作管理的定位及工作性质有了基本认识和了解。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灵活性的特点,很难制定成统一的管理方式。作为公司日常行政管理部门----办公室是在公司领导的指引下,强化以服务为基本理念,充分发挥其在总体协调、组织、制度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综合部门。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对管理人员的要求相当高。如果说工程技术人员是专才,管理人员则为通才,须眼界开阔、顾全大局,因而作为日常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创新、竞争、信息、市场、政策法规、绩效等方面意识及专业、方法和社会等方面能力,同时始终牢记”学习、凝聚、创新、沟通”,以竞争的态势激发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人文素质。

此外,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是尤为重要的。记得公司领导在几次开会中曾经反复强调过:”以服务的心态去做管理工作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确实如此。将心沉下来,时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有些问题便不攻自破。其实人与人有时差别不大,关键是做事的态度和用心程度。

红旗渠之行,使我更加意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为自己有时的慵懒而汗颜。俗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在竞争形势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能再允许奋斗不息溜到九霄云外。作为刚入行的行政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在踏实努力工作的同时,进行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按照人生的各阶段目标去学习、积累。其次,按照愚公移山的精神,”焚膏继晷,挖山不止”,不断锤炼坚毅的品格。只有这样不断积累科技和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逐渐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向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

今天同修建红旗渠时期相比,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没有变,红旗渠的精神永远不会变。通过这次融入红旗渠、触摸红旗渠的体验,使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寻找到了一个心灵的驿站来整理自己的思绪,破除桎梏与束缚,激发斗志,昂扬前行。